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957719611034263&wfr=spider&for=pc建三江作家大视野 jiansanjiangzuojiadashiye 非凡的挠力河 我一直想写一写挠力河。 挠力河流经三江平原,由西南向东北,注入乌苏里江。按弯曲里程全长公里,算得上是三江平原上的一条大河。 挠力河沿河两岸是无边平展的湿地浅沼,河道多弯,而且弯曲度极大。从航拍的照片看,真就像九曲廻肠一样。有人说,在挠力河上行船,遇到对头弯儿,早上在河这边吃完饭,别挪动锅灶,等晌午到了河那边,就可以下岸到原地吃饭,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正因为这样,河水一大的时候,河道便漫溢无定,所以这条河叫挠力河。挠力,是伊彻满语,是流荡不定的意思;挠力河,就是流荡不定的河。 当然我要写挠力河,绝不是因为这些,更不是因为它还有什么风光名胜。 在中原和江南,一般有山就有寺刹,有水就有楼阁,往往又是山水因寺刹楼阁而增色,寺刹楼阁则以山水而闻名。于是高僧硕儒毕至,墨客骚人咸集;题楹联,刻碑石,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古往今来,积淀下厚重的文化,也因此成为今天丰富的旅游资源。 可是挠力河没有这些,挠力河是黑土大荒的河。 尽管挠力河也有独特的湿地风景,夏天蓝空碧水,平野翠甸,野鸭戏江湾,白鹤舞河岸;冬天冰河雪原,狍鹿成群,但是,这些又怎么能和中原以及江南的名胜古迹风光相比呢? 我所以要写挠力河,因为挠力河是一条非凡的河,因为它曾经孕育和哺养了一个非凡的部族,这个部族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 这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他们没有定居的家园,终年生存在这条同样古老的河上。这条河流水草肥美,鱼类丰富。夏天,他们就穿着鱼皮衣裤,流荡在这条河上。他们叉的鱼,一些要留起来准备过冬,另一些就在河岸的哪一个地方随时吃掉了。冬天,他们换上能御寒的兽皮衣裤,用夏天留起来的鱼干、鱼毛做食物,有时也猎取一些野兽;他们穴居在河岸的哪一个高坡上,等待着夏天的到来。 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就这样“丰衣足食”地生活。他们没有文字,只使用自己的语言。 在这条河的两岸,还有一些河流,在这些河流上,同样生存着其它一些部族,他们和这些其它的部族都是一个祖先。 有时,他们也会受到远方敌人的侵扰,这个时候,他们和两岸其它的部族就纷纷驾船进入乌苏里江,然后顺江而下聚集到乌惹城据守。 乌惹城在黑龙江下游南岸的高山密林里,这里是他们修筑的军事城堡。这里两面河水环绕,另两面雄山夹峙,山势陡峭,城墙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 等侵扰的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又从乌苏里江回到自己的河流,一如以往。 这个部族叫那拉,就是后来叫叶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的先祖。 那拉这个部族是因河得名。这条河古时候叫过诺雷河、诺罗河,后来叫挠力河。其实,在伊彻满语里,诺雷、诺罗、挠力、那拉,都是各个时代汉字注音上出现的差别, 一样都是“流荡不定”的意思。那拉部族就是这条流荡不定的河上的主人。 包括那拉部族在内的乌惹人,凭借渔猎人的敏捷和膘悍,倚仗乌惹城天险,一次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是到了公元年,强大的辽圣宗终于派兵攻陷摧毁了乌惹城。 为了采取疏散政策,削弱乌惹人的力量,“辽圣宗从公元年至公元年的十四年间不断迁徙兀惹(即乌惹)户”,那拉部族也在这之后,“元末随着大量的兀者(即乌惹)人西迁到呼兰河流域;又迁至四平以东,加入了叶赫部,这就是著名的叶赫那拉氏。”(张泰湘《乌惹丛考》) 那拉部族西迁之后,融入著名的扈伦四部。他们在舍弃了渔船的同时,跨上了马背,开始以“东亚雄族”的姿态对中原征战,最终建立了大清王朝。 若干年后,叶赫那拉部族的一个女子,堂皇地坐到了金銮殿上垂帘听政,风云一世。 逝水东流,往事无迹。挠力河上的那拉部族已如风吹云去,叶赫那拉氏也早香销玉殒,但是,挠力河水还在依旧流淌。 有一天,我站在挠力河岸,试图透过现实的迷雾,去探视历史的真相,然而我无法达到。猛然间,我却从挠力河水的流淌声里,分明听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于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从心底发出一声重重的长叹,呵,挠力河,你是一条非凡的河。 赵春雷作者简介:赵春雷,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作品:中篇小说《冰雪关东魂》、《风雪饶河行》及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冰雪关东魂》曾获黑龙江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征文中篇小说一等奖。 邂逅赵春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