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癜风自愈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61220/5124508.html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

主要内容:

一、开江了

二、文开江与武开江

三、开江鱼

四、开江节

五、赫哲人祭江

六、开江美景七、游在东安镇开江了

 随着天气转暖,封冻了5个多月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冰层开始逐渐融化,4月9日,八五九农场东安镇江段开始跑冰排,这是乌苏里江连续33年“文开江”。

(东安江段跑冰排小视频是东安居民拍摄)

“开江”跑冰排是乌苏里江流域的一大景观。只见宽阔的江面上,随着冰层断裂,传来卡卡的响声,来自上游的大量冰排,夹杂着相互之间的摩擦声,拥挤着顺流而下,撞到岸边,气势磅礴,场面蔚为壮观。

(该视频为乌苏里江东安江段往年的开江视频。主持:杨晶;录像:李明达)

文开江与武开江

乌苏里江开江分为“文开”和“武开”两种。“文开江”即是冰块慢慢融化,冰排有序流动,比较缓慢,声息不大。

“武开江”场面则十分壮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出现“武开江”的场面。

那一块块流动硕大的冰块,伴着暴涨的江水和浩荡的狂风,有如排山倒海之势,相互冲撞,远远看去,恰似一匹匹不羁的奔马,竞相奔腾,铿锵声中一涌而去。

在水流和风势的作用下冰排源源不断地顺流而下,有时那巨大的冰块竟被推上堤岸十几米远,咔嚓嚓轰隆隆的响声不断,逐渐在沿岸形成了一堵高高的冰墙,宛然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遇到大风天,大块大块的冰排汹涌澎湃的顺流而下,前拥后撞,横冲直撞,疯狂推进。

冰排流淌到了狭窄拐弯处时,卡在江湾处的冰排越积越高,眨眼间,一座数丈高的冰峰瞬间形成,一会儿,这座冰峰在后面冰排的撞击下,又轰然倒塌,震耳欲聋的响声惊天动地。逢上这样的年份,人们便称之谓“武开江”了。

开江鱼

随着乌苏里江冰面解冻,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而“鱼贯而出”,这些鱼儿由于整个冬天的忍饥挨饿,体内的脂肪已经消失殆尽、废物也排放得异常干净,其肉质变得非常紧密、不肥不烂,因此鱼肉便会异常鲜美醇厚,与其他时节的鱼有很大区别。

肉质用冰清玉洁形容亦不为过,烹调得当,滋味鲜美难以形容,开江鱼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开江鱼、下蛋鸡在“四大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鱼和“三花五罗十八子”等名贵北方冷水鱼类。

三花:鳌花、鳊花、鲫花。

五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十八子:斑鳟子、华子、柳根子、草根棒子、青根棒子、黄姑子、红眼瞪子、麦穗子、山鲤子、川丁子、白漂子、紫泥肚子、葫芦片子、鲤拐子、鲫瓜子、鲢子、嘎牙子、牛尾巴子、沙姑鲈子、鲇鱼球子、七粒浮子、红尾巴梢子。

这“十八子”的称法,可能是概指,有几个版本,而且不止十八种,还有七十二杂鱼的说法。

开江节

封冻一冬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融化了,第一只船下江捕鱼前,赫哲族渔民要在江边摆上贡品,跳着欢快的“萨满舞”,延用千年的祭江方式跪拜乌苏里江。

开江节仪式包括祭祀天神、祭祀河神、开江捕鱼、赫哲食鱼习俗等内容。

活动开始,萨满传承人葛玉霞跳起了祭祀舞,表达对天神的敬意。

随后在乌苏里江边摆上了香案,供上美味的食物,两名身着赫哲族传统服饰的少男少女乘坐渔船从江心取回开江圣水。

赫哲族捕鱼老把头把红布拴在船头,保佑鱼民丰收平安。

渔民们开动船桨,下江捕鱼,多名身着萨满服饰的祭祀者跳起了萨满舞。

祭祀仪式结束后,下江捕鱼的赫哲渔船陆续返回岸边,这开江第一网捕上来的江鱼十分的新鲜。

在岸边,纯朴、热情的赫哲群众支起一个铁锅,用江水炖江鱼供客人们品尝,热气腾腾的鱼汤,鲜嫩的鱼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美味的开江鱼。

  据了解,赫哲族开江文化可追溯到一千年前,赫哲人在开江捕鱼时,要进行神秘的祭江大典,祭奠江中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渔民新的一年丰收和平安。

按照惯例,每年的开江节这天,有老把头敬酒,船头和船桨上拴祈福带、醒网,萨满祭祀者取圣水、点圣香、跳萨满舞,祈求河神的庇护等场景。(图片为四排赫哲族乡开江节资料图片)

今分享《赫哲人祭江》一文,以此纪念文友!

赫哲人祭江

郭德文

应赫哲族渔民画家尤永贵老人邀请,前几天专程前往赫哲人的故乡---街津口看开江和祭江仪式。

街津口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相邻,临中俄边境,和俄罗斯的著名边城列宁斯阔耶隔江相望。

我和尤老6年前就成了忘年交。尤老一生搏击在波峰浪谷,始终坚持着业余创作赫哲人的民族画。他的作品《冰上人家》曾获年文化部农民画二等奖,《富裕起来》获黑龙江省农民画特别奖。他在《赫哲人的婚礼》电影中扮演了送亲老人。使我骄傲的是,他赠给我冰上人家第一稿,我至今仍珍藏家中。

蒙蒙的开江雨下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清晨,只听到江风怒吼和天崩地裂的轰鸣声,尤老告诉我:“这是开江的预兆”。随即,我俩披挂整齐疾步登上“钓鱼台”。“钓鱼台”是面向东北临江突兀的一块巨石,离江面有10多米高,可容纳千余人。在巨石岩下,水流湍急,飞浪击石,有如卷起一堆堆碎玉。

远远望去,天水一色。晨雾笼罩着整个江面,冰块咔咔嚓嚓断裂声使我不寒而栗。

一时间,苏醒的黑龙江咆哮翻滚,铺天盖地而来的冰排犹如千万匹脱缰的烈马奋蹄奔驰,偌大的冰峰拥挤着,时而叠起,时而塌落,将巨大的冰块甩向两岸,胳膊粗细的江柳被拦腰斩断,顿时两岸鬼斧神工般堆成自然的冰雕。这冰雕,有的像白鹤展翅,有的像怪石林立,有的像纯情的少女亭亭玉立。

大江像爆发的火山岩浆,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冲击着一切激流,冰沫,漩涡在风口浪尖上把冰排撕成一片片冰花,然后又凝聚起来,疯狂地向前扑去。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

平静下来后,大江沐浴在殷红的朝霞里。这时,只见数百人攀登上冰山寻觅着什么。尤老告诉我,开江时,狗鱼顶着冰排游,在冰排的撞击时会撞死好多鱼,大的十几斤重,小的也有几斤重在这个时期谁拣的鱼多,鱼大就预示着今年将有个好的兆头。一时间,拣狗鱼不仅成为人们的一个乐趣,而且是渔民们竞相寻求的吉祥。

赫哲人把祭江当成自己重大的节日庆典。开江当天夜晚,渔民们纷纷带上祭品来到钓鱼台附近点燃一堆堆篝火。篝火噼噼啪啪地响着,映红了半个江面。网滩上摆着一只斗大的香炉,江边停着一只古老而又装饰一新的桦皮船,船上披红挂彩,卧着一只栩栩如生的木制鳇鱼,约有七八米长,拳头般的大眼睛在篝火的辉映下,一眨一眨的,似乎要翻身跃进江里,真有一种神乎其神之感。香炉里烟雾燎绕,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檀香木的气息。

祭江仪式开始了。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健步从人群中走出,身后跟着八个身着鱼皮猎装,佩带弓箭,鱼叉,猎枪的大汉。这老人就是尤老。

丈八尺见方的祭坛上,摆着红烧野鸡,熏狍子,烤全羊,清蒸乳猪和各类香肠。

尤老走到祭坛和斗大的香炉前,两眼注视着祭坛和大江,缓缓地跪下,僵硬的腰脊吃力地弯下,额头叩向松软的沙滩。江岸的人群黑鸦鸦地跪满一片静得几乎能听到人们心脏的跳动声,尤老从香炉前慢慢站起,端起黑泥烧制的大碗酒,高高举过头顶,沉重地把酒倒入江里。随着江水向东流去,一个无限的希冀在这个渔猎的民族中袅袅升起。

然后,尤老率先唱起浑厚朴实的《祭江号子》。

雄浑深沉的歌声震撼着两岸,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似乎向人们倾吐着这个民族对苦难过去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

此时,我感到,江水沉重地,缓缓地从我的脚下流过,流着时光,流着日月,流着历史,流着生命之火……

(发表于.6.10.)

乌苏里江开江美景

游在八五九东安镇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一大支流,也是中俄界江。该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位于俄罗斯东部锡霍特山脉西麓,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东北面,乌苏里江全长公里。

(东安全鱼宴)

(国家AA级旅游景区---橡树园)

乌苏里江,满语为“乌苏里乌拉”,意为“水里的江”、“东方日出之江”。乌苏里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河之一。

(密林深处的斯摩勒山饮用水厂---清河森林生态园)

八五九农场东安镇位于乌苏里江的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清清的江水,细细的沙滩,香喷喷的鱼宴,吸引八方来客。

(东极园林风景度假村---原三站)

(挠力河口)

(说明:文字参考饶河网站和网络;图片摄影:丁远平、李明达、娄程程、时玉森、郝安林、冷菊贞、简世戎等及饶河网站、汇丰影友俱乐部,在此表示感谢!)

扫描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dl/135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