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见到雾凇是一件令人兴奋难抑的事情。来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去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雾凇性情如此,难免有人偶遇之下陶醉其中,有人苦盼数日却难觅芳踪。 雾凇,一夜之间,飘然而至;太阳升高,又悄然离去。逢时而来,随时而走,来去无踪,变化莫测,颇有神奇色彩。 雾凇具有“美、媚、柔、透”等特点,极具观赏性。她全方位、大面积覆盖,有装点江山、之大美。挂在垂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妩媚多情。凇花松软洁白,一尘不染,好象温柔的少女,楚楚动人。晶莹剔透,独具风韵。 “奇葩竟放迎风舞,艳丽纷呈作雪飞。”,在太阳的照耀下,松软而洁白的雾凇变成了片片雪花,飘飘洒洒地追逐着、飞舞着,漫漫地散落下来。落在人们的头上、落在人们的脸上,也甜甜地落在人们的心里。 雾凇可以预测天气,为民造福。如、“数九雾凇连,伏里雨绵绵”,“三九没雾凇,小河要干沽”,“冬季雾凇多,翌年天暖和”,“雾凇少,秋霜早”。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农业丰收。此外,雾凇还是天然清洁剂,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图片来源:饶河县摄影家协会 徐义 文字来源:整理于网络 向原创者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dl/99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