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年第34卷第6期刊载了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王晓煜、杨晓光、TaoLi、张天一、刘涛、项洪涛、孙翌晨和刘志娟的论文——“东北三省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适宜性分区”。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号:YFD)等资助。 东北三省是中国主要粳稻产区,水稻灌溉在大部分地区都依赖于地下水灌溉,水稻用水量占区域农业用水总量70%以上。水稻长期井灌势必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节水灌溉是东北三省水稻可持续发展焦点问题之一。 干湿交替灌溉模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水稻节水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水稻生育过程中,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水层自然落干,当土壤不严重干裂时再灌水,再落干,再灌水,如此循环。 该文利用ORYZA(v3)水稻生长模拟模型,比较了干湿交替灌溉和传统淹水灌溉2种模式下的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并结合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产量的高产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效性,综合得到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东北三省的适宜性分区。 研究表明,过去36年东北水稻平均产量显著增加,水稻耗水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显著提高趋势。与传统的淹水灌溉相比,研究区域内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稻产量减少1%~19%,平均减少11%,但水稻耗水量可降低3%~26%,平均为1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8%。 干湿交替灌溉模式最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吉林省扶余-蛟河一线及延吉地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东南部;适宜区集中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凌海、海城等地区、吉林省中部的永吉-磐石-柳河口一线以及黑龙江省中东部的方正、富锦等地区;次适宜区位于辽宁省东部灯塔、开原等地区,吉林省镇赉、双辽地区及黑龙江省中东部铁力、饶河地区;较适宜区分布在辽宁省东北部铁岭、清原等地区,吉林省长白、洮南及黑龙江省西部富裕-林甸-安达一带。 研究表明,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东北三省的适宜性较好,而且对节约水资源及保证水稻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长按识别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dl/21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