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行程是一路南下,经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珍宝岛景区、虎头要塞到密山,这是车程最长的一天。 从熟悉的抚远标志性建筑出城,一路向南 前路弯弯 国境线上的公路 大片湿地 挠力河景区,本次无缘得见了。 前行进入饶河境内,其实,自驾中最重要的是看这些路标,很详实准确。 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大门,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饶河县东北部的四排乡又是仅有的三个赫哲族聚居地之一,四排赫哲族民俗风情园就坐落在四排乡,它距县城17.5公里,紧临乌苏里江西岸,与俄罗斯拉青磋夫乌礁石山隔江相望,总面积53.5平方公里。 园内建有度假区、钓鱼娱乐区、观光游览区、冰雪文化区等4个功能区。步入园区,可以欣赏到赫哲人飞叉捕鱼的绝技、巧手制作的鱼皮衣、桦皮船和工艺品,可品尝具有浓郁风味的“生刨鱼花”和“塔拉哈”。赫哲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曾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及文化界人来此观光旅游。它充分展示了赫哲族的历史、文化、说唱、舞蹈、民俗、人文景观等。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大顶子山风貌,还可饱览乌苏里风光和俄罗斯异国山川景色。 撮罗安口。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合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房屋撮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如布(地窖子),阔布如安口(圆顶窝棚)。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樟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锅里来”来描述这里的富庶。 展馆 精美的鱼皮画 赫哲族世居三江沃野,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居中国56个民族的第55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智慧、骁勇的赫哲人临山而居,泽水而渔,夏捕鱼为粮,冬捕貂易货,形成了独特的渔猎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渔猎文化,向世人证明了“渔猎经济也能孕育古代文明”。 鱼皮画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 风情园内,景区内循环播放郭颂老师的《乌苏里船歌》,那熟悉的旋律重又响起。 四排赫哲族风情园就在乌苏里江边,可一览乌苏里江风采。 睦邻友好,共同繁荣,珍爱和平 对面山上的俄罗斯哨所,用望远镜可以看见里面的哨兵 当地朋友说,经常会看见哨所里的大兵在痛饮,战斗民族的豪放。 继续前行,进入饶河的市区了。 饶河乌苏里江面上的游船,貌似没生意。 饶河的乌苏里江边广场,人很少。 在饶河,当地朋友安排了午餐,又是各种鱼,其中有一种叫塔拉哈。塔拉哈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塔拉哈”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暂且卖个关子,后面专门说说此行的吃鱼经历吧。 穿过整洁的市区 饶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公里。 幽静的小城,这里绝对是避暑胜地,只是尚在深闺人未知。 山路很美 这里是饶河与虎林的交界处,前面就是珍宝岛了。 在饶河还可以去看看饶河口岸、大佳河和红旗岭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自驾游,总是在匆匆赶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仅此安慰自己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fc/143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