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赫哲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人口第四少的民族,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赫哲族乡之一。赫哲族信奉萨满,相信万物有灵,当有隆重宗教仪式或大型活动时,萨满都身着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手持神鼓,跳起萨满舞,消灾求福,保佑人丁兴旺,祈求渔猎丰收。在全国仅有的三个赫哲族乡中,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位于祖国的最东方,迎接着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因此,四排赫哲族乡又被称为“华夏祈福第一乡”。

  乌苏里江是赫哲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赫哲族人渔猎为生,逐江而居。六十年代,郭颂、胡小石等人到四排采风,根据赫哲族民歌创作了著名的《乌苏里船歌》,四排乡成为了《乌苏里船歌》诞生地。

  4月18日,赫哲族第五届开江节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隆重举行,吸引各方游客及赫哲群众数千余人参加,赫哲群众用本民族特有的方式来欢庆这一节日,喜迎八方宾朋。

  早5点开始,四排赫哲族乡党委、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带领赫哲族群众来到江边,将他们自制的移动篝火盆、吊耳锅、顶杠、箭靶以及购置的炕桌、小凳、弓箭等全部搬运到乌苏里江边,所有渔船全部到位。

  6点,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和县委宣传部、县民族宗教局负责同志以及赫哲族研究会成员全部到位,篝火燃起,新鲜的江鱼全部上市,来自同江、抚远等地的贵宾以及远方的游客来到乌苏里江边。

  8点30分,开江节正式开幕。

  第一项,萨满来到天神祠,祭祀天神—恩都力。

  第二项,采集圣水,祭拜河神。由萨满乘坐着渔船来到乌苏里江正中央捧起开江后的第一缕江水,注入祭祀瓶中,然后返回岸边。将圣水放在祭祀台中央,萨满带领赫哲渔民叩拜,祈求河神保佑赫乡百姓风调雨顺、捕鱼丰收、平安归来。祭祀完毕后,由老把头(赫哲族将打鱼能手称为“老把头”)从萨满手中接过祈福带,系在渔船上,然后带领渔民开船捕鱼,捕捞开江后的第一网江鱼。

  第三项,赫哲食鱼习俗展示。赫哲族将开江后打上来的第一网鱼——“头鱼”,放在大锅和自制的“吊耳锅”里,打上一瓢江水,在乌苏江畔上慢火细炖,这就是赫哲族纯正的江水炖江鱼。片刻后,鲜美的鱼香弥漫在空气中,让游客们垂涎欲滴。

  第四项,祭拜山神。大顶子山被赫哲族人称为“神山”,是赫哲人不倒的脊梁,《大顶子山高又高》就取材并创作于此。上午9点30分,萨满和赫哲群众登顶大顶子山,举行祭山仪式,萨满跳请山神舞,猎户上香祈祷山神保佑赫哲百姓平安幸福,然后鸣炮送山神。赫乡群众从萨满手中接过祈福带,在大顶子山上高高挂起,许下自己的心愿,更许下对赫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随后,由四排赫哲族乡嫁令阔艺术团成员们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奉上一场精彩的演出。艺术团的成员们唱出的是对赫乡的爱恋,舞出的是对赫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向世人展现出今日赫乡的风采。

  在整个开江节活动中,刚刚成立的四排赫哲族乡民俗旅游开发协会还组织赫哲族群众,现场向游客们出售赫哲族传统美食炒鱼毛、秘制酱豆以及赫乡笨鸭蛋、赫乡江鱼、蜂蜜等产品以及具有赫哲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如鱼皮画、桦树皮画、桦树皮人偶和鱼皮挂件等,让游客们不仅能在赫乡品尝到赫哲美食、了解赫乡文化,还能将所食、所看带走,使开江节在各方游客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次开江节是第一次由中央电视台二套进行现场直播,第一次使用航拍技术进行拍摄,第一次登顶大顶子山祭山神,第一次实现了黑龙江省各地赫哲族人大团圆,第一次使用自制的赫哲族原始的篝火盆、吊耳锅进行食鱼习俗展示,第一次全景展示赫哲族传统的射箭、顶杠、打布鲁、叉草球等文体活动,第一次设计并手工制作了祈福纸船,第一次把赫哲族传统的特色主食—活花饭以及肉条等端上了饭桌,第一次由四排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协会参与,并让赫哲族群众通过开江节实现了增收,得到了实惠。

  这次开江节的成功举办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的缩影,是县委宣传部正确指挥、精心组织的结果,是县民族宗教局、文广新局、赫哲族研究会等各部门鼎力支持的结果。

  随着开江节的盛况在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相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观光旅游。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赫哲族群众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供稿、供图:四排乡政府编辑:高远

欢迎添加小编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fc/6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