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青少年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69568.html

遇见故乡

文/图:应清华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是众里寻他怦然心动的瞬间,恋上一处风景,则是千百度寻寻觅觅中似曾相识的欢喜。就如我,遇见素有“鄱北第一村”美誉的新屋下。

这个处在黄山余脉山峰下的小村庄,北高南低,清一色的江南典型民居,干净整洁,民居随村中间的小溪而摆布,青砖黛瓦,高低错落,生态环境优雅,远远看去,云雾缠绕,宛如天上人间。村的中央是小溪流水,清澈见底,游鱼随水上下。

村子南面,生长着枫香、苦槠、香樟等树种,树龄大多年以上,最大的需两个人拉手合围。漫山遍野的枫叶像少女羞红的脸,在林间一闪一闪着,像是给山穿了一件朴素雅洁的花裙子,下边还镶着像绿宝石一样的花边。林内,各种游乐器具:象棋盘、圆形石桌、秋千等。古树林将村庄紧紧拥抱,新屋下像一个熟睡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母亲的臂湾里。

每到柿黄菊香时节,新屋下便悄然入秋。

行走在村庄,瓦蓝瓦蓝的天空云雾缭绕,村子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家家门前摆放着晒干的柴垛,一泓清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溪水清澈,光滑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高山流云倒影在其中,一阵风吹过,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枯荷斑驳静美,虫唱稀落清悦,偶尔几声寒蝉嘶鸣。新屋下,宛若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女子,清颜似玉,素净端庄,一如我记忆中的故乡。

对故乡,我只有记忆,鲜有思念。

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去了,事实让我也无家可归了。当一个人在故乡没有了父母亲,没有了家,就已无法建立起家和乡的关系。而走过几百年光阴的新屋下,攸地为我推开故乡的大门,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一齐回过头俯视我。

我的故乡也是这样,家家门前或路口的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帷幔,远处堤坡或荒地成了瓜藤的润色板,松散的瓜藤在池塘沟渠水面上弄姿,如美人出浴般。一条条青秀纤长的丝瓜躲在绿色藤蔓间,向行人舒展着纤姿……门前的桔子已经摘过,柚子挂满树梢,鸡冠花一路开得热烈,木瑾花从墙角探出头来,淡粉深红,向行人绽放灿烂的笑脸,随意地盛开,寻常看见,也就成了寻常不见。

同行者都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这些可爱的瓜果,刚靠进,一条壮硕的大黄狗便迎接上来,在你面前摇头摆尾并不断地发出亲切友好的轻吠声。

在莲花山农家,各家各户的柴垛,是村庄的标志物之一。新屋下村也不例外。

每到寒冬腊月,农户都要上山砍柴。砍柴时,先将全部的杂树或者杂草放倒在山坡上,过几天,晒几个太阳,让鲜柴吐些湿气,就从山顶往下传,男劳力将树木从山顶运出来,放成一排一排,碗口粗的,一根一根扛回,用锯子锯成三十公分长短的结,打成捆,豆腐块一样,码放在屋角或是茅草棚里,女劳力就用小柴刀将小树杈连剁带削,理成七十公分左右长短的柴禾,在家门口堆垛。

柴垛与粮食一样,是一天也不能断的,从头年腊月,必须保证到第二年腊月过年,新柴垛堆好时还有陈柴烧,不能弄得青黄不接、烟火断档。以示全年财火兴旺,全家烟火繁茂,幸福永续。当外面的世界早已兴起了沼气、液化气、电能等燃料,新屋下村的柴垛的轮廓却依然清晰如昨。

我走进一个门旁堆满柴垛的小屋,这是一间典型的江南乡下老屋,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轻叩门上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这时,一个趿着拖鞋的农民大伯从后院走过来——“老屋依旧当年貌,此间已无少年衣”。

随着老伯走进他的后院,只见人头高的柴垛夯夯实实,外观整洁,不渗漏雨水,远看如一小屋,近看就是柴禾码砌的工艺品,这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资深老农的得意之作。老伯搬过一张木凳,热情地请我坐下,与我攀谈起来,他装上一袋旱烟,新屋下的故事,便在烟雾中袅袅升腾开来。新屋村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那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村民为躲避太平军与清军之战乱逃到此深山避难,祖辈们刨地开荒,野果充饥,从此江、程氏就在此居住下来。村里只有56户人家,余人口,年轻人大多走出深山,外出打工,只有老人们固守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男耕女织的山里人生活。

“您习惯山里的生活吗?”

“俺在这生活半辈子了,难得走出大山,这里很安静,没有灰尘弥漫,没有喇叭刺耳,没有世俗纷争,俺喜欢这里的生活,慢。”大爷嗑嗑烟灰袋,不紧不慢地说。

老人古铜色的脸,正随着时光衰老,如门前屋后的小溪显得那么清瘦,乡村的劳作早已令他累弯了腰,但他依旧斑白幽远,静静地守望在故土,他们和我故乡的亲人一样,对于远方的孩子正充满了思念与期待,而这些思想本身可以绵延不断,比生命更长久。

“只是交通很不便,”老人吐了一口悠长的烟圈:“去县城的班车还没有开通,物流也没有。上半年娃母亲病了,娃寄了些补品来,要骑车到很远的山下去取,但俺不会骑车,村里也没有定点的包车,只好等了一个多星期,天放晴后,我才走下山去取回……”

老人悠闲地吸着烟,似在讲述着别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建立在烟火之上的动态平衡,是一种入世的心里默契。

“万事不萦于怀,心中澄澈如潭”,淳朴的山里人家,原来是这般地与自然融合,与天地融通。

同行的莲花山乡的伍主任告诉我们,这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从附近的延村庄出山便是徽饶古道,古道依山傍水,蜿蜒曲折,水泥硬化路面直达安徽祁门,距济广高速路口仅15公里。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屋下村依托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发展契机,加强生态保护,整合生态资源,全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着力发展茶叶、油茶、食用菌、野生蜂蜜等旅游产品,在完整保留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政府投资余万元进行村庄整治,目前新屋下村是鄱阳县唯一保护的古传统村落,年被评为全省最具乡愁村庄,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元。

欣喜着新屋下村的变迁,我们遥望不远处的麦田,稻谷快熟了,秋波摇晃着稻谷,稻穗有节奏地随风波动着,风声稻浪,如一曲动人的乐章。我似乎听到大地深处平静的呼吸和心跳。站在爬满藤蔓、堆满柴垛的后院,我仿似站在故乡广袤的天地间,被一种博大温存的力量包围着。我想起动画电影《小王子》——

当爱默默地发生,当驯养已经完成,小王子问狐狸:“那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吧?”狐狸看着小王子金黄色头发,和麦浪里的风声,说:“不,我还有麦田的颜色。”

作者简介

应清华,江西鄱阳人,笔名西岭西岭雅竹。

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奔流》《诗选刊》《当代人》《星火》《青海湖》《散文百家》《辽河》《红豆》《高中生之友》等报刊。

有文章入选江西省作协主编的《江西山水入梦来》《八十个江西人的四十年》以及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江西籍女作家作品选》等,著有散文集《寂寞的青花》《邂逅婉约》。

END

▍编辑:娟子

▍审核:林品

《亿润访谈》折翅也要飞翔

《视觉湖城》江西鄱阳:“冬至”鹅鸟欢喜“数九”天

四十里街所:救助两名迷路少女

《视觉湖城》江西鄱阳:湖城·饶河·记忆

《视觉湖城》省总工会来鄱阳开展“三师一室”维权服务交流

《视觉湖城》江西鄱阳:扶贫点对点冬日送温暖

《饶河文艺》现代诗/晒生活

《饶河文艺》前瞻远眺一路鼎新

征稿启事

《亿润鄱阳》

是由江西亿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倾情打造的鄱阳又一家全新媒体,现开设《饶河文艺》栏目,旨在继承鄱阳县优良文化传统,培育鄱阳本土文艺人才,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提升鄱阳文学艺术创作水平。

《饶河文艺》

栏目现面向全县征集散文、诗歌、小说(短篇)、书画等作品,热忱欢迎广大文艺爱好者踊跃赐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yrcm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fc/77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