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你为何人会产生多面性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yizixun/m/31191.html 水清林幽、群峰叠嶂、植被茂密……饶河县五林洞镇得到大自然的格外眷顾,全镇90%的森林覆盖率,山山水水犹如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近年来,在饶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五林洞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围绕”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坚持”的发展要求,全镇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了以食用菌、中草药、东北黑蜂等林下生态经济为基础,结合丰富的山水资源、抗联文化资源和闻名中外的珍宝岛,积极打造“五色”产业,建设集康健养生、自然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森林小镇,让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 扩大食用菌生产打造“黑”色木耳产业 6月16日,趁着晴好天气,饶河县驼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菌棚里,程佩俊夫妇俩边采摘黑木耳,嘴里边哼着小调,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年,我们合作社生产食用菌万袋,实现了万元以上的收入。今年合作生产万袋食用菌棒,其中刺五加木耳菌50万袋。销售菌棒万袋,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截至目前,已经采摘了0余斤。黑木耳长势喜人,预计年产40余万斤没问题。”合作社理事长程佩俊激动的说。 饶河县驼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全镇2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元。全镇有11户村民种植食用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户均增收0元以上。在饶河县农业农村局和县电商发展中心的帮助下,录制完成了“镇长代言”爱心义卖宣传片,合作社产品在景域驴妈妈等电商平台销售。 饶河县驼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黑木耳事业迅速做大,不仅实现获利,更带动一大批周边农民争相效仿种植。年,全镇种植食用菌农户计划发展到20户,带动全镇29户贫困户人均增收元。西南岔村年新建的10栋食用菌大棚已正式投入使用,市级帮扶单位双鸭山市军分区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西南岔村发展食用菌种植。 望不尽的绿水青山,走不完的绿色发展路。为推动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饶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系列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2月18日,镇政府派两名专职人员入驻合作社,为合作社能够及早复工复产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由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防疫物资,全力做好合作社内的疫情防控工作。 推进道地药材种植打造“绿”色中草药产业 “农家少闲月,六月人更忙。”在五林洞镇各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为保证药材绿色有机,随处可见村民们正在人工除草忙碌的身影。目前,全镇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发展到2家,种植农户发展到37户,中草药种植面积发展到3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年,全镇中草药种植面积计划发展到0亩。 大带村、西南岔村以山水土特产公司为带动,重点发展刺五加种植。年,山水公司种植刺五加面积发展到亩,每年给大带村村集体保底分红3.5万元。年,公司种植刺五加面积计划增加亩。 鹿山村以益丰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为带动,重点发展人参种植。年,合作社种植人参面积发展到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鹿山村已有4户村民在自家菜园内种植人参35亩。年,鹿山村种植人参面积计划增加亩。 关门村以益惠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为带动,重点发展人参和关防风种植。年,合作社种植人参面积发展到亩,种植关防风面积发展到亩。年,合作社种植人参、关防风等中草药面积计划增加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我省提出的叫响龙江刺五加、人参等为重点的“龙九味”中药品牌战略,全镇依托“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重点发展刺五加、人参等道地药材种植。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中,我们坚持以示范带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增效应的发展方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行中药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壮大中药材产业,有力地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五林洞镇党委书记张伟东说。 壮大东北黑蜂养殖打造“金”色蜂产品产业 据五林洞镇关门村西十公里的山林,树木葱郁,百花吐艳…… 辛勤的东北黑蜂忙着采花酿蜜。延绵二十公里的山林道路两侧,素有“饶河东北黑蜂第一村”关门村的30余个东北黑蜂蜂场,出现了群蜂翩跹、蜂农忙碌的喜人景象。 6月14日,饶河县东北黑蜂养殖技艺传承人、关门村党支部书记、养蜂大户魏全和通过快手直播平台,参加了黑龙江“非遗购物节”直播活动,讲解东北黑蜂养殖技艺,销售东北黑蜂产品。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五林洞镇最具魅力、最有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全镇森林覆盖率90%,更是发展东北黑蜂养殖优势得天独厚,辖区内黑蜂养殖规模发展到1.5万群。目前,关门村已成立蜂卉养蜂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1户,黑蜂养殖规模发展到3群。年,合作社实现产值万元,利润万元。年,市级帮扶单位市石油公司为关门村提供总价值8.5万元的扶贫蜂和蜂箱,帮助关门村发展壮大黑蜂养殖。 同时,五林洞镇持续推动蜂业科技化、信息化。“农民只有‘换脑子、学科技’才能甩掉穷帽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定期与县内相关单位为蜂农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向蜂农传授新理念和蜜蜂饲养操作、蜂王培育、人工分蜂、蜂病防治方法等新技术。”关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欣刚说。 延伸原料加工链条打造“紫”色饮品产业 乡村振兴、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产业兴旺是重点。五林洞镇在新时代转型决胜期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将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作为新的工作坐标。围绕做强“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就地精深加工以山葡萄、刺五加为主的道地药材原料,推动种植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发展,实现“种的好,卖的也好”。 盘云岭葡萄酒加工项目。盘云岭葡萄酒酿造公司以“低温发酵”方式,用野生山葡萄酿制葡萄酒。年,公司酿造葡萄酒50吨,实现产值60万元。公司已与全县56户村民签订山葡萄订单种植合同,种植面积发展到亩,村民每亩年收益在0元以上。 新新然刺五加饮品加工项目。年,公司生产刺五加茶5吨,蒲公英茶3吨,实现产值万元。公司每年雇拥30多个村民上山采摘刺五加叶和蒲公英,户均增收元以上。 饶键安刺五加原浆加工项目。年,饶键安刺五加食品公司生产刺五加原浆10吨,实现产值万元。周边村屯每年有百余村民上山收割刺五加秸秆卖给企业,户均增收0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我们要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把“原字号”“初字号”做成“绿字号”“精字号”。五林洞镇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我们坚持精深、绿色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科技支撑,建成全县重要的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指日可待。”五林洞镇镇长辛延平说。 挖掘老区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产业 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五林洞镇步伐铿锵豪迈。 革命老区五林洞镇关门村是东北抗联七军前身四军二师的诞生地。鹿山村位于乌苏里江畔旁,距离珍宝岛仅有7公里。镇党委政府围绕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主题文化教育、保护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抗联精神。 先贤已逝,精神犹存,革命的烽烟已经散尽,尘封的历史不能忘记。走进五林洞镇关门村和鹿山村,凝聚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精神历经沉淀,不断弘扬壮大,滋养着朴实无华的乡民,这份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五林洞镇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成为实现五林洞镇打造“红”色旅游产业目标的一条有效路径。 年,关门村、鹿山村将深度挖掘抗联文化资源、珍宝岛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讲好抗联故事和珍宝岛故事。西南岔村将借助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发展集乡土民俗、体验自然、弘扬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度假休闲旅游,积极打造饶河县城“后花园”。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一个改革创新、生机勃发的五林洞镇;一个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五林洞镇;一个绿意盎然、健康清新的五林洞镇;一个正气充盈、上下同心的五林洞镇,正昂首站在新的起点! 记者、摄影:杨启坤(双鸭山日报社驻饶记者站站长) 编辑:高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fc/78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