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旅游的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路途中远观山里山外,近看悬崖边缘,在云蒸雾绕里,沿着安徽、江西那些最美的公路缓缓向远方一路前行,直指白云弥漫的人间仙境…… 没有城市里的喧嚣,随着天空方亮,小伙伴们集合后约起出发啦!清晨的公路有一种特别的宁静和美丽~ 远处的青山在云雾的缭绕下,像一幅泼墨画~ 中午吃了一顿美美的农家菜~ 味道很浓郁~ 饭后继续出发,青山绿水共为邻~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让原本的计划打乱了~ 早早的来到我们入住的民宿~ 整体设计风格古朴雅致~ 环境清幽~ 设施崭新,房间质朴温馨舒适,床单毛巾等都有自己的logo~ 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陈设,让人倍感亲昵~ 旅游出来就喜欢这中温馨的感觉,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雨天“困”在这里也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滴答时间仿佛静止,留下来恬静与惬意~ 与友人听雨吃茶独享私人时光~在不经意间已到了晚餐的时间。 我们来到当地的餐饮名店~ 徽派建筑,装饰颇具特色~ 这是我们入座的大包厢,非常雅致~ 小伙伴们围坐一起,非常热闹~ 一盘盘婺源的特色美食上来啦~红烧排骨,烧得也很地道,分量足,味道赞,口感很丰富! 糊豆腐很细碎,超级好吃的啊~ 粉蒸肉肥而不腻,干豆角在下面,蒸肉的油被豆角吸收,豆角也入味了~ 荷包红鲤鱼很嫩滑很好吃~ 十全大补鸭,肉质酥烂,食材多,汤很鲜美~ 来点酒下菜,大家侃侃而谈,欢乐一片~ 第二天的自助早餐,品种齐全,清爽可口~ 早餐后我们出发,开始穿越,途经月亮湾:一弯如月的小岛、水墨婺源的经典代表、摄影者的天堂。 它依山伴水,水面平静如镜。田野雾气缭绕,薄雾中远处看去,绿菌菌的茶林、古朴的徵式民居,水中的鱼船,点缀得绚丽多姿,使之呈现出一幅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 江西饶河源湿地公园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婺源境内星江部分流域,是饶河的源头之一,园内湿地类型多样,景观独特~ 水是饶河源湿地公园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碧水环绕、如诗如画,其水文景观蕴含着动与静的神韵和灵与秀的气概,独具江南“鱼米之乡”之景色。时值雨季,大坝泄水,颇为壮观~ 一路穿越,眼前的景色让人入迷~这就是中国最圆的乡村,菊径村! 是个山水环绕的田园古村落。小河呈大半圆形,绕村庄近一周,四周高山环绕。小伙伴们欢乐合影留念! 站在村庄对面的山腰上,俯瞰被山水包围的小村全貌,整个村落浑圆~ 依山傍水,粉墙黛瓦,被一条玉带拥抱着~ 登高望远才能发现菊径的美,拾阶到菊径村对面的山腰上,俯瞰菊径村,你会发现她真的很美,就像开在碧水中的一朵菊花,也是许多摄友们青睐的好地方。 整个村庄修建在几乎成圆形的河道内,依托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确实令人感叹。 车队继续穿越~ 沿着弯弯的山路曲折而上,忽而陡峭、曲折,时而惊险、唯美~ 穿过山间茂密的林木,耳边听到的只有风声和相机的咔嚓声,大家都想在这一刻记录下路途中最美的风景。 一路穿越至瑶里古镇~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美称,古村临水,宛如仙境。 因为这里真的没怎么商业化,不像乌镇、凤凰什么的,村民真的是非常的淳朴的~ 很多写生的童鞋们~ 这里是原生态的小古镇,我就喜欢这里的安静,空气清新~ 烟雨蒙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意境,古镇还未完全开发,没有商业化感觉,徽式建筑,古式民宅,远处是青山绿水,别有一番味道~ 在瑶里古镇,华仁寺、程家祠堂、敬义堂三处古建统称为新四军“瑶里改编”旧址。看这些牌子就知道,陈毅带领红军游击队曾在这里驻扎的旧址现在村民还在使用。瑶里改编旧址之一,宏毅祠是吴家祠堂的分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它宗族活动的地方。 建筑内砖雕、石雕和木雕的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陈毅的旧居~开国元帅陈毅同志年-年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的改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现为陈毅图片展览馆,集中介绍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是一处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 瑶里古镇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色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群峰环抱,如画如屏,“母亲河”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山青水美,古朴秀丽。石板、小桥、流水、老屋、白墙、砖雕……趋步街巷,宛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穿行于小镇,领略着瑶里的历史和古老的建筑。 古树高低屋,细雨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小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 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细雨绵绵,烟雨朦胧,不正是江南的典型特征嘛~ 这是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意境。 宁静、淡雅也是摄影人该追求的艺术境界。 所以,阴雨绵绵不一定是坏事,光影柔和也许能出奇效。 中午我们就在瑶里的特色农家食用中餐啦~作为茶之乡,当然先要品下茶喽!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地道的农家菜,香喷喷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增~ 还有土鸡汤,汤色泽金黄,鲜嫩无比~ 小伙伴们吃的津津有味~ 饭后继续出发~来到徽饶古道!婺源境内分布着不少数百年历史的古道。这些古道在山谷之间纵横交错,曾是徽州人经商外出的必经之路。 古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徽饶古道”。它建成于唐代,全长百余公里,当初均采用长约4尺的青石板铺砌而成,由徽州府城(歙县)经过婺源,进而向南,通往江西饶州府(今鄱阳湖)。作为徽商入赣的经商要道,徽饶古道当年的地位与通往杭州的徽杭古道不相上下。 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 现虽修筑了柏油公路,浙岭南北的村民探亲访友依旧与他们的先人一样徒步翻越山岭。 古道串起的村落,不乏风景秀美之地。茂林密布,溪水淙淙,古亭、古桥、古塔、古庙散见其间,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车队蜿蜒在路上~但见青翠的灌木掩映山坡之间,青山对峙,让人一不小心以为误入仙境。 来到休宁县右龙村,是一个有着年历史的古村落,与江西景德镇的浮梁县、上饶市的婺源县交界。村中有各种古树一千多株,有机茶园一千多亩,有“新安江源头第一村”,“休宁生态第一村”之美誉。 右龙瀑布群位于皖赣交界的五股尖山腰、休宁县右龙自然村。 右龙瀑布最高海拔有多米,天然的高度,让这里的气温相较于山外的其他地方要低上3到5度。 右龙瀑布高度40多米,最宽处有20来米,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洁白的丝带从天而降,冰瀑中间潺潺的水流,就像丝带在风中飘舞,美不胜收。 这几天雨量充足,右龙瀑布的水倾泻而下,矶珠飞溅,似鼓声如炮响,甚为壮观。 如果用宋代词来形容的话,她有婉约派的风情万种,又有豪放派的磅礴气势,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小伙伴们都豪情万丈~ 村长这是要气吞山河~ 整个右龙村像一条躺在山谷中的卧龙,周边群山环绕,翠竹掩映,整齐的茶园呈阶梯状层层叠叠排列,村中古树参天,像一条条苍劲的虬龙,护卫着古老的村庄。 一条发源于五股尖的小溪从村边欢快流过,构成了右龙村美丽的山居冬图景。 右龙~地处皖赣交界六股尖山麓的五股尖(又称五华山)山脚下,三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源头,自唐朝末年建村至今有上千年历史。 古驿道、古石栏杆、古亭、古庙、古桥、古祠堂和古民居,文化底蕴深厚,是个典型的徽文化的古村落。绝佳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这里的土壤植被清纯洁净,为下游浙江提供着清澈甘甜的汩汩清流…… 一路的景色让我们叹为观止~来到茗洲村。 水中之地是为洲,茗洲就是如此。新安江最大的支流率水河在茗洲因着三面青山合拱而来了个大拐弯。奔腾的河水冲击出肥沃的沙土,成就了依山傍水的茗洲。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茗洲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 山清水秀,古树名木众多,生态环境极佳,古建筑众多,粉墙黛瓦,高墙深院、小桥流水,雾里村姑无不透出浓浓的徽韵~ 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户户交联,路路相通,外人置身其中,宛如进入迷宫。 绿水红花、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波之上,随着清爽的夏风,微微荡漾····· 漫山的树木抽出新绿,野花开遍山野,红绿相间,驱车行驶,犹如行驶在茫茫的林海中,煞是美丽迷人。 曲折迂回的盘山公路,一路有美景,更有好心情。 来到我们下榻的酒店~很有文艺范儿!房间也很幽雅~ 整洁舒适~ 放下行李开始了我们的美食篇~菜品一流,极富特色~ 有野生小鱼煲的汤~ 还有馋人的小龙虾~ 椒盐牛蛙~ 真是舌尖上的经纬度~ 第三天早餐后我们出发前往潜口古民居~ 潜口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隐居之处,南宋时曾是驰名江南的园林胜地。 小伙伴们欢乐合影留念~ 看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走进年前的古徽州,感受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的意境~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浓郁的徽州古风扑面而来~ 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 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精美的门头、细腻的木雕、古老的落水、古朴的瓦当......真是目不暇! 小伙伴坐在潜口民宅之内,感受到当时民风民俗~ 这家民宅,被用作“老谢家茶”的茶叶展览。原来老谢家茶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见证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 这座戏台就是歙县南乡显村在上海做绸布生意的商人出钱建造的。它分上下两层,底层主要供戏班子住人。 收租房,原坐落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系由两个三开间楼房及两端各一个单间组合而成,是程培本堂的主人程云卿为了收纳佃户们的租谷专门而建的二层小楼。收租房正面置有三门洞,上为悬挑垂花门罩,其窗洞由石框套、铁窗栅、单玻推拦窗及木板平拉窗及窗外翻板支摘蓬组成。 其左侧单间墙上安有青石雕琢之系马栓,门口为晒谷场。门楣、弧形马头墙板博上皆饰有彩画。 二层大堂前檐设拱厢,并置栏杆。该宅斜撑、挑木、木板、雀替、窗扇及栏杆板均为细腻的雕刻。 清园的最高处是汪顺昌宅。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朝向东南,由前后两个三合院落组成。小伙伴们在探究古井~ 万盛记,原坐落在西溪南村中,朝向东北,为一处前店后宅的建筑群。前进为一三合院落两层楼房,原店堂设与楼下。 后进为一四合院落,门前临前进天井。 这里的木雕极其精美。 谷懿堂为清中叶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原坐落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清嘉道年遗构。通开间8.75米,进深17.75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 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布局上又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相信很多到过潜口古民居小伙伴都有过梦回故地,重温秀色的想法。 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构筑了这里的魅力~ 门前的河塘里荷花盛开,给这古朴素雅的民居水墨画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 塔七层八角,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 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 在徽州的水土滋养下,涂满嫩绿的青苔色。 它以简明的几何形状划过天空,和身边的青松翠柏融为一体~ 结束潜口的旅行,上车驶往岩寺。游览“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徽州区的岩寺。一到岩寺就看见街口耸立一座牌坊,“岩寺古镇”四个鎏金大字醒目。牌坊正对的是“岩寺古镇老街”。依颖溪河而建,结合红色文化旅游,把徽派建筑、人文商业景观揉合而成。 “岩寺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包括新四军军部旧址保护区、纪念展陈区、接待服务区。眼前的徽式建筑实际上是一座横跨颖溪河的廊桥,看起来年代久远。 岩寺是当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结地、整编地、成军地和东进抗日的出征地,在抗日战争中曾有“北有延安,南有岩寺”的美誉。 过桥就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砖牌坊~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前,一组反映新四军岩寺集结浮雕照壁与大门相对,右侧有一组新四军领导人的塑像,地面中央有当年新四军聚集的地图浮雕,很是宽敞。 入门正面墙上有一组浮雕,反映了那如歌如泣的战争年代新四军聚集在这里,掀开投入抗日一线历史的一页。装饰一新的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主体由序厅、图片展览厅、实物陈列厅、放映厅组成,展厅面积余平方米。展出内容包括“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新四军在岩寺的主要活动”、“新四军东进抗日”、“对徽州区和歙县的影响”、“永志纪念”五个部分。 展出版面、照片、题字等余幅,实物、遗物50余件。 小伙伴们对于红色历史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组塑雕将新四军领导人战前研究、讨论、周密制定战斗计划情景再现。 油画与塑雕结合,三维的突显“铁的新四军”出征的场景,气势恢宏。 参观后我们在当地的特色餐馆食用中餐~敞开式的菜品让人一目了然!菜肴口味非常好~ 入味~ 小伙伴们好评不断~ 饭后为了让大家此行没有遗憾,体验到华东最刺激的漂流,俱乐部又返回到了五龙源,让小伙伴们舟在云中漂,心在波中荡,身在水中行。 换上救生衣,大家满是激动忐忑~ “哗”“哗”“哗”随着皮划艇由高处滑落的瞬间,浪花飞溅、尖叫声、落水声齐鸣,紧张的情绪随之达到新的高潮; 但刺激并没因下滑减弱,湍急的河水带动皮划随时撞击着突起的石头,紧张的我们本能性的紧紧抓住绳索任皮划或旋转或被撞击后反弹,一路上弯道陡坡各种刺激,船头与船尾不断对换方向,童靴们,一定要抓紧橡皮艇,否则自己怎么飞出去的你都不知道~狭谷幽长,峰峦叠迭,它的美会让您如痴如醉!到后半程的时候,有一段路程真的特别好看,四周高山环绕,船只随着小溪流水的方向前行,溪水周围都是些小石头,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绿色,偶尔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真的有些中学课文学的《小石潭记》的感觉呀。 到了比较宽阔的地方就不用那么着急的划桨啦,慢慢的前行,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 紧张和刺激更激发起了人为的水中激战,一时间尖叫声此起彼伏,水瓢、水枪包括船桨这时都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每过一河段都有安全员站岗,这一点让我们觉得很有安全感。漂流而下,清澈见底的急流、险潭,艇到之处浪花飞溅,洋溢着惊、险、幽、奇的乐趣,让我们释放着激情~欢笑声回荡在美丽的山谷中······· 伴随一轮又一轮的惊险、欣喜、兴奋、跌跌撞撞的漂流,我们凯旋而归,结束了这场刺激的冒险,小伙伴们即体验到了漂流所带来的惊险刺激,又欣赏到了这幽美的山水景色。真是别一般的体会,感到一身轻松,仿佛已融于这青山绿水之中……旅行是另一种生活,生活是一场旅行,行进的脚步永不停歇的捡拾生命的美好与苍砣,让旅行多了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多了旅行的心境。 伟伟赞赏 长按白癜风慈善基金卡介苗接种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