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法治杂志”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 走进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听到的最多歌声就是这曲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那澎湃激扬的旋律,那欢快淋畅的节奏,那清脆甜润的歌声,那厚重悦耳的号子,不仅唱出了赫哲人的民族风情,也唱出了乌苏里江的边关真情,唱出了饶河几代人的奔放豪情,唱出了这个边陲小城的一片激情。 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首乌苏里船歌诞生的激情岁月。那是年,一个火红的年代。我省老一代词作家胡小石和作曲家汪云才两位老先生,满怀着强烈的创作愿望,深入到乌苏里江畔的赫哲人家园一一饶河县四排村,体验生活,捜集素材,釆风创作。浓厚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曲调,浓烈的民间传唱,给两位词曲作家以新鲜的灵感和深刻的启迪,燃烧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于是,他们夜以继日辛勤笔耕,很快谱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最后由老一代歌唱家郭颂唱响了大江南北和五洲四海,使它斐声世界闻名全球。这首歌年就编入了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成了历久不衰的民歌金曲。它的音乐力量不可估量,人们从这动人心扉的歌声中知道了乌苏里江,知道了大顶子山,知道了赫哲族的风情,知道了这片黑土地铸就的风釆和曾经有过的故事。 时光荏苒,岁月已去。然而,半个世纪的岁月丝毫没有磨灭这些难忘的记忆,人们心里一直珍藏着它,并且始终分享这首金曲带来的欢乐和美妙。而且,赫哲人和饶河人没有辜负这首歌所表达的那种热望和期望,他们以此为激励,勾勒着美好的生活愿景,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他们的县乡村不断发生着巨变。 当年的四排村如今变成了四排乡。村容村貌,乡容乡貌,今昔非比,变化巨大。过去赫哲人住的土坯房变成了新楼房,村里的老土道变成了硬化路面,简陋的生产工具变成了农机车辆样样有,孩子辍学多变成了爱知识爱学习高等文化水平多,早先的打鱼狩猎变成了收入年年有增的多种经营,特别是观光游、民俗游、界江游、生态游的开展,又为他们发展拓宽了渠道,带来了很多活力,埠内外不少游人都是循着这曲美妙的乌苏里船歌慕名而来,四排乡成了闻名遐迩的知名乡。由此赫哲人的生活大变样,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殷实,越过越舒畅。那天,穿梭在他们的民族风情园和新村里,闯入眼帘的都是新气象,楼宇成排,绿树成荫,田园片片,自然生态,脚下便是乌苏里江汩汩流淌,远处是中俄群山起伏连绵,这里有山有水有田有林有风光,感觉温馨,怪不得乌苏里船歌在此诞生,原来它的生态底蕴是这样丰厚。 当年的大顶子山如今变成了高山公园。或许是这首歌把大顶子山唱出了名,于是人们按照打造名山的目标费尽心机地美化着它,果然,高山次生林地变成了风景秀丽的高山公园,从山下到山上,那硬化的踏步台阶与弯延的栈道交织,亭台楼阁与彩色的长廊在此交会,一条条攀山小路与盘山的机动车道交错,茂密的次生林人工林与遍山漫野的花草灌丛交融,好个大山公园生态,徜徉于此神怡心醉。从下面步行上山,不陡好走,乐而不疲,上去既可奔次高峰,也可奔最髙峰,最高峰海拔米,其实这并不高,但与四外丘陵山脉比,它算最高峰了。峰巅还开阔,那里立有一个很高的阁,古色古香,人称天佑阁,伫立那里,似乎可览整个饶河大地,那条银练般的乌苏里江和那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完达山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随着云卷云舒,它在视觉里变化多端,看去风光无限。当然,看得最清楚的就是赫哲族的四排乡,因为它离大顶子山只有几公里,过去狩猎几刻钟便可跑上山来,如今变成高山公园,他们受益自然也是最多。那些远道儿来的人,几乎都要到这大顶子山和四排乡来转一转,人们说,是乌苏里江船歌让他们纷然而至。 当年的小县城如今变成了有着现代气息的小城市。要知道,是这条荡满美妙旋律的乌苏里江造化了这个边陲小城,让它得天独厚孕育起来。踏入江畔,只见漫长的界江观光带与江畔公园同在,宽阔的通江街路与沿江的优雅建筑并现,灯火闪烁的夜景与人们的悠闲欢乐相融,显示出了边陲小城也有一种风格与情调在。小城不仅干净,也很谧静,不仅能饱览界江风光,也能浏览湿地风光,因为万顷湿地就在江中,连着江畔,连着城区,向城南一走便是。那天雨后初霁,我们登上了并不高崇的小南山,举目望去,这偌大的湿地公园好个壮观,它与整个界江浑然一体,它用葱绿的颜色染绿了乌苏里江,染绿了完达山脉,染绿了这个界江的边境小城。这时,随着阵阵轻风拂来,耳畔荡起了那曲听不够赏不尽的乌苏里船歌: ??????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 ?????? 歌声飞向了乌苏里江,歌声飘向了边陲小城, 歌声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长 按 关 注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宣传工作平台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