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92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余名志愿者的身影已经成为全县社会文明的靓丽风景;

“讲、教、评、帮、乐、庆”6种活动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群众告别牌桌、酒桌,走上健康“舞台”……

在饶河,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产生活。

每一次凝聚群众、引导群众都能增添力量,每一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都能提升素质。饶河县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走,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文明之花一路绽放,实践工作结出硕果。

建好阵地构筑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文明实践者。我郑重承诺: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争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把饶河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饶河而奋斗。”7月2日,饶河县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揭牌仪式并召开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暨饶河县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授牌仪式,标志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出新步伐,迈入新阶段。

为深入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饶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取得实效,饶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红雨一行赴外佳木斯市桦南县实地考察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考察中,黄红雨一行参观了桦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详细了解队伍建设、运作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活动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及管理运营等项情况,并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在高度评价桦南县创建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饶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思路和目标方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取长补短,落实落细各项举措,进一步提升饶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

自年11月,饶河县被列入第二批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饶河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着力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实践活动载体上下功夫,整合部门力量,调动各方资源,建立3级架构,构建“1+7+N”志愿服务体系,通过6种实践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建立三级架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县级文明实践中心。成立1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统筹协调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完善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制度和志愿服务管理等制度。整合全县党群志愿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思政育人、司法普法、文化文艺、科技科普、健康体育“六大平台”,探索推行中心+基地+活动模式的协调联动机制,对各所(站)和县直单位各志愿服务分队实行综合调度和统筹安排。

建立乡(镇)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实县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部署,负责对辖区文明实践活动和村级文明实践站的规划建设、统筹指导、人员培训等。每月结合居民实际需求确定1-2个主题,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实践活动,推动村(社区)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建立村(社区)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有办公场所、有活动计划、有志愿队伍、有配套教材、有档案台账、有实践成效的“六有”标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自身资源优势,用农村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形式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打造品牌为文明实践活动增添活力

整合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1+7+N”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资源,按照“1+7+N”的思路,组建1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N支县直单位及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资源固化为志愿服务项目,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者直接下沉到基层一线。

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直接管理和调度的专业志愿服务分队达92支,余名志愿者。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参加志愿服务3万余人次。

年以来,饶河县有7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省志愿服务“五个一百”评选活动中受到表彰、4人获得市级优秀志愿者、5个团队获得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志愿者的身影已经成为我县社会文明的靓丽风景。

组建以村干部为主体,第一书记、包村工作队为辅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村志愿服务站,广泛吸纳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干部和热心公益的村民为志愿者,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小舞台为活动阵地,充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扶贫帮困、乡风文明、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等内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县79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志愿服务队,成为群众身边一支“永远也不走”志愿者队伍。

充分吸纳以社会组织、民间力量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先后吸纳了饶河县义工协会、摄影协会、拥军协会、书画院等民间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力量,纳入县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管理。由中心授旗和调度,搭平台、给舞台,加大支持,鼓励吸纳其参与和服务全县重大活动,积极发挥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作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饶河县自发组建的以助残服务为主的“乌苏之爱”志愿服务队,自年10月成立以来,现拥有96名志愿者。近一年来,乌苏之爱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余次助残、助老、拥军、慈善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并在黑龙江志愿服务平台累积服务时间,总计小时。

同时,以社区(村)为主体组建志愿服务队,经常性组织开展以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资助学、助残帮困、环境整治、文艺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传习和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创新形式为文明实践工作注入动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至哪里。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饶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针对不同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需求取向等,重点以“讲、教、评、帮、乐、庆”6种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文明新风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和文化浸润引导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活动可持续。

“讲”,坚持讲传并重。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主题党日、村(居)民代表会、农村广播喇叭、“四会”等各类载体,以讲堂、入户、线上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讲团结、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

“教”,坚持培训教育。请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向农村群众宣传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礼仪常识等,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评”,坚持典型带动。组织群众选树身边文明实践先进典型,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到基层巡讲,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我县张文勇评为“中国好人”;冷菊贞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广华评为敬业奉献类“龙江好人”。

“帮”,坚持公益帮扶。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恳谈、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建档立卡户和困难群众解决各方面问题,推动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乐”,坚持寓教于乐。组织开展电影和戏曲下乡、广场舞培训等,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庆”,坚持实践养成。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实践我参与”“讲道德、做好人”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利用传统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移风易俗行动,破除陋习、守信践诺、崇德向善,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成风化雨理论宣讲接地气

“把大道理变成大白话,大家都听得懂、记得住!”如今,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村民郭守振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常客。此前,郭守振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近年来通过帮扶单位和志愿者的帮助,成功脱贫并多次感恩回馈社会。感恩的他积极学习,主动申请担任宣讲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政策等,用拉家常、讲故事、顺口溜等形式传播给大家。

“宣讲员讲故事,传播的都是新思想、新理念,好听又受用,农闲时间我们常来听。”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王孝权说。

理论宣讲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才有生命力。饶河县选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家庭、巾帼创业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退休老干部等典型人物,找准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契合点,选取百姓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人和事,采用“理论+身边故事”“理论+衣食住行”“理论+文艺表演”“理论+农业科技”等接地气的形式,把讲堂搬到街头巷尾、社区楼院、村民小组,推进理论宣讲多元化传播。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余场,现场受众1万多人次。

让群众感兴趣、听得懂、做得到,这样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如今,在饶河涌现出一批像郭守振这样的文明宣讲员,他们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日渐深厚的文明气质。截至目前,饶河县成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校、小南山烈士陵园等11个实践基地,打通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明始于心,实践始于行”,如今越来越多的饶河人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到实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杨启坤(双鸭山日报社驻饶记者站站长)

编辑:高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ftrq/84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