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新闻网 (高志刚)年12月12日,是抗联战士李文章在敦化市大蒲柴河镇牺牲69周年纪念日。英雄牺牲69年,然而其真实身世仍是未解之谜。李文章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何时参加革命?家在何处?一个个谜团等待我们去破解。 年8月下旬,抗联教导旅派战士沈凤山、李文章、陆保平、朱永文、刘福太随苏联红军进驻敦化县,接收政权、开展土改。鉴于敦化形势复杂,9月15日,抗联战士隋长青(化名刘建平)、朴英善又进驻敦化,刘建平任驻敦化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刘建平到任后随即着手组建革命武装,遂派抗联战士到重要据点组建部队,李文章被派到大蒲柴河任保安大队大队长。 李文章到大蒲柴河后,很快组建了一支革命武装。年11月,国民党在敦化搞地下建军,李文章领导的保安大队被国民党特务策反,叛军张永春带部下于12月11日夜将李文章抓捕,12月12日被枪杀于大蒲柴河西郊,时年35岁。年,大蒲柴河镇党委、政府树碑纪念李文章等革命烈士。 敦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年12月出版的《伟业千秋》之《李文章王子明烈士概况》记载李文章原来姓车,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边……文中记载,李文章6岁那年夏日,因打死地主家鸭子不敢回家,一艘苏联客船把他带去了苏联。年冬至年抗联进入苏联成立教导旅期间,李文章加入抗联和中国共产党。 李文章幼年去苏联的背景,使其身世之谜更加扑朔迷离。经了解,该文对李文章的介绍,基于李文章当年在大蒲柴河的警卫员口述。该警卫员名叫沙君,十年前离世。年11月12日,笔者找到沙君之子沙满江。沙满江介绍,其父生前确曾说过李文章姓车,6、7岁时去了苏联,在苏联加入抗联,识字,中国话说得也行。 年版《敦化文史资料》第二辑之《二旅开辟敦化情况的回忆》记载,年3月,时任吉东警备二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的朱国栋随部队到大蒲柴河收编土匪张永春部。他在李文章曾经住过的小学里,发现了李文章带去的《联共(布)党史》和《列宁主义问题》等书籍。据此推断李文章识字的可能性极大。 年10月13日,笔者到湖北省宜昌市采访了年与李文章一同进驻敦化的抗联老战士陆保平。陆保平说:李文章回国前在一营,营长金日成。沈凤山、李文章比我资历长,他们有战斗经验,刘建平派沈凤山去官地,李文章去大蒲柴,我就留在敦化。陆保平年7月从饶河县东安镇起义渡江到苏联加入抗联,战斗经验不多。据此推断李文章应为年7月以前加入抗联,有战斗经验。 根据李文章出生在黑龙江畔这一线索,笔者咨询了黑龙江抗联史学者卢德峰。据他查考,年9月下旬,抗联三军九师75团二连连长姓车,外号车二毛子,真实姓名或叫车永林,后去向不详。 综上,李文章与车二毛子有三点相近之处,一是姓车;二是车二毛子的外号与李文章幼年去苏联的生活经历基本吻合;三是有战斗经验。 但是,年9月就已任连长的车二毛子与李文章在苏联加入抗联在入伍时间上存在差异。李文章年生人,如果一直生活在苏联,年至年抗联进入苏联期间加入抗联,已30岁余,大龄入伍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识字和有战斗经验之说又作何解释呢?故李文章在苏联加入抗联准确性存疑。 遗憾之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5)和《东北抗日联军名录》中均未查到李文章及车二毛子的记载。故对李文章做以下推测:李文章,中共党员,原名拟为车永林,外号车二毛子,拟于年生,黑龙江畔X村人,约年过江出走苏联,若干年后回到家乡上学、务农,拟于年至年间加入抗联,年7月前随抗联进入苏联整训,年8月随苏军进驻敦化,12月12日在大蒲柴河牺牲。 谨以此文,敬盼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帮助查考李文章及车二毛子身世,以告慰先烈。 (有知道李文章及车二毛子情况或其亲属、后人消息的请与笔者联系,谨致谢忱!) 邮箱:dhtv . 敦化电视台—位于敦化市大蒲柴河镇的李文章等革命烈士纪念碑 现在经过修缮后的纪念碑 了解新闻时事、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ls/12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