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立冬下挂网,小雪打冰障。大雪钓冬鱼,冬至补网具。小寒大寒修理船,鱼楼肉满迎新年…这是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孩子们朗诵描绘赫哲族渔猎生活的歌谣。

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跟随赫哲族老师一起来到八岔赫哲族乡的渔猎文化馆,慢慢安静的独享这个馆的参观。

八岔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部公里处,面积.2平方公里,总户数户,人口人,主要有汉、赫哲、满、蒙古等民族。辖八岔、新胜、新宏、新安、新颜、新强6个村委会。以渔业为主。盛产鳇鱼、鲟鱼、大马哈鱼。

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也是赫哲人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艺术和研究价值。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

赫哲族的捕鱼工具

六小民族都有类似的撮罗子样式的临时住所

原始的赫哲族使用亚特日库取火,就是我们说的火镰。

生食是赫哲族独特的饮食文化,鱼干肉干是主要食物。

蒙古布大就是小米和鹿肉一起煮的肉粥

以前的萨满教是大部分东北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

鹿腿皮拼接缝制的"温得"(靴子)、戴狍、貉皮帽子。"温得"样式美观又结实耐穿;鱼皮靰鞡絮上捶软的靰鞡草,既轻便又暖和,在冰路上走不打滑还不结霜。赫哲人男女劳动时都穿鱼皮套裤。他们除了用狍皮制作衣裤鞋帽手套外,还通常用它制作冬季露宿野处的狍皮被褥。

木刻楞和撮罗子

鱼皮在赫哲族手里就是万能的

滑雪板

在遥远的年代里,赫哲族先民为祈求出猎吉祥、狩猎丰收,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举行隆重的萨满鹿神舞,赫哲语叫“温吉尼”,用这种原始宗教仪式为山民消灾祈福,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厚。年6月28日召开了“赫哲族首届文体大会”,年6月将这种文体活动正式定为“乌日贡”大会。“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产生于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这几项比赛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鱼技术在陆上的演练和再现。

赫哲人讲究过节,“旧历年”(春节)被视为最大的节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别布玛发”祖宗三代、“五码子”诸神画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们的故事中,有关过“旧历年”的传说是不少的。其它的节日庆祝活动,都不如过“旧历年”隆重。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

跳路神又称“跳太平神”。赫哲族传统宗教祭祀节日。赫哲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都要举行跳行跳路神的活动。所谓“路神”,赫哲语称为“乌斯珠耶”,意为“求神保佑,人财两旺”。法行的具体日期,由萨满择定。祭祀之日,日上三竿后,萨满在家中祭神、请神,众人往萨满身人喷洒一些水,数青年举神杖、神像,随萨满从家中击鼓而出,且唱且跳。萨满等边唱边跳,有时还进入人家,跳神祈福,来到谁家,谁家须给萨满敬酒,或将迎春树切成丝泡水给萨满喝,以示敬奉神灵,有些人则乘机还愿。十分热闹。

赫哲族传统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期一天。赫哲族要用旧历年(春节)杀猪时留下来的猪头供神,并祈求风调雨顺,渔猎丰收。

原始的祭祀和禁忌

精美的赫哲族用品

赫哲族是野人女真的重要组成,所以大辽皇帝玩命索取并喜欢的海东青,是赫哲族猎人的得力助手。

赫哲族也是使用犬只的好手,有使犬部的称谓。

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其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江神3派,各派约有6个品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

萨满用品

桦树皮制品赫哲族制作的不如鄂伦春族

集体狩猎的老照片

鱼皮烟袋荷包和大烟袋

赫哲族使用的小船模型

桦树皮船比鄂伦春族的不但大还更漂亮

赫哲族常用捕捞工具有:网、钩、叉船。网具:丝挂子、拉网、趟网、旋网等。钩具有:滚钩、钝钩、蹶哒钩等。鱼叉分连柄鱼叉和带手绳鱼叉两种。船有三叶板船、桦皮船、快马子船等。

赫哲人捕鱼大致分为“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佳捕鱼季节为秋季马哈鱼汛期。春天,赫哲人捕捞各种杂鱼;夏天,他们修理渔网、整理渔具。秋天,那可是赫哲人收获的季节,他们尽情地捕捞大马哈鱼、鲟鱼和鳇鱼;到了冬天,他们则凿冰眼、拉大网捕鱼……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鱼。

赫哲族的节日不算多。赫哲族人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大体相同,象春节、元霄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特别隆重。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一般成人去世,实行土葬;婴儿夭折悬于树间。

赫哲人性格质朴憨厚,热诚好客,以将自己喜爱之食物馈赠给别人为乐事。他们常将鲑鱼、鲤鱼籽及鱼干子馈赠给亲友或贵客。有客人,必做“杀生鱼”以示尊敬。如开江时,一定要弄到开江鱼为客人尝鲜;秋季捕鲑鱼时,要为客氽大马哈鱼丸子,冬天要为客人做“刨花鱼片”以表敬意。

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从鱼皮、鱼籽到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刹生鱼、炒鱼片、烤“塔拉哈”、炒鱼毛、钢刨花鱼片,成为食鱼的传统习俗。客人光临,渔民们为考验你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使拔刀从活蹦乱跳的鱼身上割下一块肉,用刀挑起递给你,如果客人从刀上咬下鱼片吃下,那就会得到热情的款待;否则,就别想登家门。

赫哲族招待亲友和客人常以“刹生鱼”表示尊敬。“刹生鱼”的制作,是用鲤、鲩、鲟、鳇、鳙等鱼先将肉从鱼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相互连接的鱼条,再将鱼肉从鱼皮上片下,切成鱼丝,然后拌上用开水烫过的土豆丝、绿豆芽、杨皮、韭菜、辣椒油、醋、盐等,吃起来清香鲜嫩。这种生食习俗,在许多民族中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

这个到同江你可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美食,刹生鱼:赫哲族人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赫哲人叫“塔拉卡”,是将刚从江中打上来的鲤鱼、鳟鱼从脊背部剖开,去头、去皮、剔骨,切成细丝,用好米醋浸泡,待鱼肉变白,加上盐、姜、葱和野辣椒、土豆丝、菠菜、香菜、豆芽,拌匀即可。吃起来鲜而不腥、凉滑爽口,味美异常。生鱼片,既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赫哲人早年的衣饰多用鱼皮缝制,素有“鱼皮部”之称。赫哲族早年的衣饰形式,因地而异。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者,“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与铠甲相似。”据考证,赫哲族是世界上少有的用淡水鱼皮制作服饰穿用的民族,且历史久远并传承至今。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主要由剥鱼皮、熟鱼皮、剪裁、缝制几大工序。赫哲人夏季多穿用鱼皮衣裤鞋。其缝制的衣裤鞋边、领边、袖口都饰有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拼接巧妙,做工精细,花纹特点有大鳞纹、小鳞纹和无鳞纹。鱼皮服饰不仅看起来美观,穿起来也很舒适。现在看来,它不仅有收藏价值,且仍有实用价值。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代表了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主要特征。它既在世界上都不多见,就足可见其特色、珍贵和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八岔村赫哲族鱼皮画工艺制作老师

精美的作品,你值得拥有。

炒鱼毛:炒鱼毛也是赫哲族的一道风味佳肴,它是将各种鲜嫩的肥鱼切成鱼丝,再加白糖等作料炒成“它斯罕”(鱼毛)。炒鱼毛是最好的下酒菜,吃起来可口味美。如果用它加韭菜包饺子,其味道非常鲜美可口。炒鱼毛还便于贮藏,将它放入坛中,存入地窖,随取随吃,非常方便。

喜欢吃大马哈鱼鱼吗,那就买来自己偷着吃吧。

你看到的都可以买到,喜欢八岔赫哲族乡就有时间去一趟吧,去看看天目湖,尝尝鱼毛,领略一下赫哲族的热情和淳朴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ls/81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