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哪个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记者杨昕宇杨军 村外,田野起伏、稻浪滚滚、丰收在望;村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满目洁净;红砖瓦率性而巧妙的搭配,一草一木灵性而曼丽的点缀,村民心中蓬勃昂扬的张力,无不透露出自然造化与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感和幸福感。 金秋时节,踏进宝清县夹信子镇团结村,你会被这里农村的新景象、新风貌所感染。随意走进普通村民家中,耳闻目睹感受到的是农民的新形象、新风采。 原来的团结村,守着沃土良田却致富无门。村里人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出路。是“美丽乡村”打破了这里的沉闷和尴尬,唤醒了压抑在村民心中的许久夙愿。 “团结村现象”,只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批“村美民富”的典范事例。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以公路沿线村、旅游特色村、经济强村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整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 像团结村这样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在我市不断涌现。仅年,全市就打造经济强村16个、旅游特色村10个,完成各类建设项目87个,主要建设晒场13个、改建栅栏3.92万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盏,建设垃圾转运站2个,改造泥草房户,建设农村公路49.2公里,硬化路面.8公里、硬化路边沟54公里…… “乡村蝶变”,使我市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样板——先行试点引领全局 “一年起步、二年见效、三年变样”。 我市坚持“战略同定、规划同编、设施同建、环境同治、产业同兴、成果同享”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 据悉,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完成泥草房改造1万多所,新建、硬化农村道路多公里,水、电、通信三网升级,村屯净化、绿化、亮化日新月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深入、文化事业逐步完善、教育条件持续提高。 目前,全市示范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5%以上,村内路和边沟硬化率达到%,自来水入户率达到%,电网建设与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均有标准的村级活动室和卫生所,休闲广场和村内主干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先行试点,为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各示范村亮点纷呈,变化明显,涌现出一批产业强村、文化名村、生态丽村、旅游靓村、社区新村。 以宝清县红山村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型,以集贤县富强村、宝清县东强村为代表的湿地观光型,四方台区山河村为代表的山水田园型,以集贤县北星村、饶河县四排村为代表的民俗旅游文化型,以尖山区双兴村、岭东区宏强村、宝山区杨木岗村、宝清县德兴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型等不同发展类型的美丽村庄,为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可学可推广的样板。 美化环境——乡村旧貌焕然一新 几年来,我市以“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村干强”为建设目标,遵循“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总体要求,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 全市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净化与绿化相结合、重点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专项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美化城乡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制定了村庄环境常态化保洁标准,示范村村内主要街道可达到日产日清,达标村村内主要街道可达到三日一清。目前,全市共有个村庄达到了一级保洁,个村庄达到了二级保洁。 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包户包街联组联户,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依靠群众的力量建设美丽家园。 宝清县红日村村集体每年投入1万元,村民交纳卫生费筹款1万元,用于改善维护环境卫生。村级环卫专业队伍每天上门收运生活垃圾,村民交纳卫生费的可参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并给予资金奖励。这种机制上的创新促进了村民交纳卫生费的自觉性,激发了村民争星创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环境、自我提高素养的文明意识。 环境好、村风好、民风好,调动了全市广大村民自觉净化村庄、美化家园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常态持续发展。 转型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一村一品”、“点面联片”的思路,我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低效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快速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打造现实版“QQ”农场。通过私人认领专属稻田,设立绿色“私家稻田”,成功售出平方米。宝清县红山村自筹资金改水田亩,引资建设满山园粮食经贸有限公司,发展水稻产业,年产值达到余万元。村里还鼓励村民扩大烤烟、万寿菊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收入,逐步形成“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 宝山区七星镇在新村山边建立了50亩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扶持木耳产业优惠政策,聘请技术专家,为全镇发展木耳经济,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尖山区食用菌示范生产园区占地面积亩,目前已建成食用菌生产棚室栋。 旅游休闲产业欣欣向荣。饶河县四排村以乌苏里江良好的生态屏障为基础,深入挖掘四排赫哲族特色文化内涵,规划实施马长岛和大雁湖景区开发、沿江公园等特色景点景区建设项目,打造赫哲族民俗旅游文化品牌,提升四排村整体风貌特色。饶河县小南河村组织农民发展旅游,已接待省内外游客余人,实现农家乐营业收入5万余元。 民营加工企业稳步扩张。饶河县招引企业落户饶河村,带动村民养蜂箱,生产的优质蜂蜜通过黑蜂集团进行销售,增加蜂农经济收益。引资大庆萨沙集团,种植圆葱和甘蓝,由萨沙公司统一收购,对俄出口,带动菜农余户致富。 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全市建设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46个,“三减”示范面积达到61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6万亩。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9个,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个。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规范合作社达到家,生产经营型合作社达到40家,完成家庭农场认定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万亩。带动农民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外销农产品达到.5万吨。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3个,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宝清县、饶河县被评为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集贤县绿色食品示范基地被列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ms/141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