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鄱阳县青年赣剧团在鄱阳县古县渡镇坎冲村演出《薛刚反唐》

“抱不平闯花灯人人惊骇,脚踢那探花郎呜呼哀哉……”3月15日晚,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传来赣剧饶河戏《薛刚闹花灯》的唱段。台上演员唱腔铿锵;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跟着调子哼唱。3月15日至20日,鄱阳县青年赣剧团在这里演出14场大戏。

“从今年正月初二到现在,我们团3支演出队多名演员几乎一天都没休息过。”鄱阳县青年赣剧团团长程强说。至于演出场次,他自信地表示“不会少于场”。实际上,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剧团声名远播,就连今年国庆期间的演出也都预约满了。

年,程强放弃了当时十分赚钱的建筑工作,和几个朋友凑钱成立了鄱阳县青年赣剧团。成立初期,由于没有演出场地,市场萧条,剧团亏损严重,程强自己就亏了十几万元。连续3年亏损后,其他4个股东纷纷退出,剧团濒临解散。

“穷得连正常开支都维持不了,演职员的工资也发不出来。”程强回忆说。当年有两条路摆在他面前。一是关闭剧团,凭以前的人脉和经验继续做建筑生意;二是想办法渡过难关,发展剧团。想到团里共患难的演员,程强选了更困难的那条路。

“当时很多民营剧团都做不下去了,倒了一批,团里人心有点散,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演戏。”胡香萍是团里的花旦,从建团之初就一直在,她说自己之所以没有离开,一是因为爱唱戏,二是因为相信程强不会抛弃这个团。

在鄱阳流传着这样一句俚语:“三天不看饶河戏,心中发闷人无力。喉头发痒就想哼,唱过之后来力气。”作为鄱阳湖畔的农民后代,程强熟悉鄱阳,更熟悉农村。年,程强调整办团理念和经营策略,把市场从城镇转移到农村,将剧团定位为“农民的戏班子”,只要群众需要,别的剧团不愿去的地方他们去。“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是发展农村的经营策略救了我们团。”程强说。

“他们戏演得精彩,也能吃苦,每次演出结束还把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鄱阳县古县渡镇坎冲村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说。“有些传统土腔土调的戏,只有他们能演出那个味儿哩。”村民胡增寿评价。

市场需求大,程强就把剧团分为3支演出队,经常在3个不同的地方同时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剧团就自己办临时食堂;演员自带行李,在舞台后面或村民家里睡地铺;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吃饭时演员都带着装。“要确保人家点的戏我们都会,而且能让老乡们满意。”程强说。不仅如此,团里的每场演出程强都尽力做到回访。2月18日11点,看完第一演出队的演出并和老乡聊过之后,程强又驱车前往第二演出队所在的古县渡镇凤翅里村,看见一名老翁还坐在台前,便上前攀谈:“戏演得怎么样?”老者伸出大拇指:“唱得好,就是戏太短了,两个小时根本看不够。”

正是这样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鄱阳县青年赣剧团由寥寥数人发展到拥有名演员、固定资产达余万元的大团,创作排练剧本余部,并屡屡获奖。年,剧团获得“江西省首批十佳民营院团”荣誉称号;年,剧团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奖励50万元;年,剧团获得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想做点事”是程强经常念叨的一句话。现在剧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民营院团,年共演出场次,收入万元,观众达9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前困难的时候,一个月只能发元工资,现在我们平均一个月能挣近万元。”一名演员自豪地说。要知道,在鄱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近万元的工资可谓一笔“巨款”了。

与此同时,作为团长的程强也清醒地意识到,剧团要继续发展下去还要靠更多更好的演员和一个个叫得响的剧目。在巩固了农村市场后,剧团想向更大的舞台迈进。目前,程强正积极和当地文化部门接洽,力争得到更多支持。今年,剧团还计划和鄱阳县赣剧团合作,成立鄱阳县戏曲行业协会,规范演出市场、整合资源、创排新戏,确保节目更新频率,让观众看好戏,同时保障更多戏曲从业者的收入。

“还要培养戏曲人才,传承饶河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强说。年剧团参加了江西省第十届玉茗花戏剧节,年参加了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这些比赛很好地锻炼了年轻演员。“胡香萍还作为优秀青年戏曲演员被省文化厅选中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学习。接下来,我们准备培养一批小演员,练功房已经重新装修了,二楼也空了出来,将来招了新人可以住。”程强指着修整了地面的练功房说。至于生源问题,程强很乐观:“鄱阳人爱看戏、爱演戏,很多次我们去村里演出,许多孩子吵着要跟我们学,家里人也很支持。戏曲在民间,不会消失。”

获取更多资讯及精彩阅读

请扫描下图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ms/1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