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条古代中国主动沟通世界,对外开放的桥梁; 它是一条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陆路商贸交通干道; 它是一条传统物流的黄金通道,互易着东西方的奇珍异宝; 它是一条人类文明交流的纽带,农耕、游牧民族汇聚一堂。 自从有了它,古代世界才真正开始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由此而更加丰富充实和绚丽多彩,东方历史和欧亚各国文化的发展由此改观。 它就是丝绸之路,因沟通古代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举世闻名,这条古代的交通道路地域辽阔,直到今天其沿线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岑参《碛中作》 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伴着悠悠驼铃声,让我们再一次回望你。 陆上丝绸之路全长约公里,是联系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公元前年(西汉建元三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起程,经陇西(今甘肃洮南)向西进发,历尽艰难,终于到达中亚、西亚地区,中国通往西方的门户得以贯通。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凿空”二字精辟形象地概括了张骞出使西域使命的艰辛。 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这条通道便成为了历代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当时汉朝赴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从西域来中国的使者、商人也络绎不绝。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内乱,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迁居河西,促使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也为丝路文化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南北后,隋炀帝派黄门侍郎裴矩往来于张掖、敦煌之间,通过西域胡商,联络各国首领,总管贸易,拉开了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序幕。进入唐代,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疆域的更广阔开拓,使得中西往来更加畅通无阻。宋代时,北方民族多战乱,加上宋朝经济、文化重心的逐渐南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弱化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蒙元时期,随着欧亚帝国的建立,东西丝路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愈演愈烈,加之近代中国战争动荡,以致统治者无暇顾及,丝绸之路沿线沙漠化严重,导致丝绸之路开始走向衰退。 陆上丝绸之路是一个符号,一个过程,一种精神的象征。当古罗马人把他们想象中的中国称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时,我们能感受到丝绸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漆器、火药、指南针、瓷器以及造纸、打井、冶炼等技术次第西传时,当葡萄、石榴、核桃、香料、胡椒、玻璃、象牙、狮子等“殊方异物,四方而至”时,我们亦能感受到世界共荣的盛大景象。 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人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多年前,一条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贸易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我们既见证了繁盛的商贸往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交融的又一个大舞台。 一般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要先于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筹备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于隋唐时期,盛于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最后抵达东非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有两条,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占次要地位的是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中国养蚕织绸的技术最先东传至朝鲜、日本,5世纪又西传到中亚、欧洲。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传播,其影响不亚于丝绸。美国学者卜德说:“全世界公认,只有瓷器最能表达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绝技”,因而也有人称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丝瓷之路”。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外传到世界各地。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把世界各地的文明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香料、珍珠、宝石、玻璃、象牙等各种特产;狮、虎、豹、大象等各种动物;棉花、蕃薯、玉米、花生、烟草、西红柿等各种农作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宗教、哲学、医学、天文学、化学、数学、法学、美学艺术等等也都通过这条海上大动脉传入中国,这些对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重要的当代意义。 书单 《丝路大视野》 长按扫码看书 这是一部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思考和解读的书。全书分为十个部分:一个有生命的贸易符号、“一带一路”的全球背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升级、丝路强国与富民、复兴中的中亚绿洲丝路、草原丝路与西南丝路、海上丝绸之路在延伸、国内经济融合与“微丝路”、新丝路建设软件和新丝路瞭望。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长按扫码看书 本书依据文献、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书、文物等写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的认识、交往和对话历程。内容包括:神话与真实并存的先秦时期中西接触、秦汉时期的中西接触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等。 《丝路列国志》 长按扫码看书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经济带是经济地理学范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地区资源丰富,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可谓当今“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本书介绍了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34个国家的基本情况。用每篇一万多字的篇幅对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包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同时也介绍了各国的地理、人口、国家发展简史和文化特色,还介绍了各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政策方面的情况。因此,准确地说,这部书就是一本咨询手册,便于读者查询和了解最基本的知识。 《丝绸之路:重新开始的旅程》 长按扫码看书 ☆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伟大纪行,一段缅怀历史、关照现实、展望未来的徒步之旅。 ☆东起西安,西至罗马,穿越中国、中亚、西亚、欧洲14个国家,个日夜,1公里☆漫长的丝路上,充满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生命故事、不同的梦想、不同的奋斗、不同的喜乐和忧愁。那些久远的历史中,那些灿烂的文明,那些改变人类历程的大事件,湮没了个体。对历史来说,个体太过渺小,但是对个体来说,历史就是生命的每一天。 ——李晓东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编导1、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