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39.html

成就健康的力量

精医诚信至爱利民

改革开放40周年

我亲历的建医变化

医院以微平台为载体,面向全院职工,全局居民朋友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我亲历的建医变化”主题征文活动。以此多层次、多角度反映改革开放40医院变化,让全院职工和全局居民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激励职医院,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

编号2: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李可

每个人都有珍贵的回忆,每个人的回忆都是珍贵的,因为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万物存在的最好依托和发展的最大证明,就在人们星星点点的回忆里,这长河也正因这无数星点的闪烁而散发着永恒的光亮。这次开展“我亲历的建医改变”征文活动,其目的和意义便在于此。

算起来,医院工作的时间实在很短,年6月才正式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然而因为从事政工工作的缘故,我所“亲历”建医改变的时间,却又很长,甚至大大超乎我本身的年龄。

根据史料记载,医院前身——黑龙江生医院是在年正式组建的,当时没有确定的院址,只是临时安营扎寨于富锦县城。年5月,六师党委决定在师部南2公医院大楼,又相继建了一些平房,才成医院。

医院团队,由一批优医院的22名卫生技术人员,以及饶河县东安镇划规23团(现农场)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是医生、护士,也是搬卸工、泥瓦匠,医院的每一砖每一瓦都由他们亲手搭建,每一针每一药也经他们引进投用。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艰难困苦混不怕的青壮年,万事亲力亲为,肩负起了全师十几万干部、职工家属的防病治病任务,确立了建医“救死扶伤,守卫健康”的行医初心。

医院旧址风貌

82年竞赛优胜单位合影

碎石治疗中心落成剪彩

外科手术进行中

年,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那时兵团也刚刚改制,医院中的现役军人撤出,更名医院。彼时,三江地区纵然自然资源丰盛,环境却仍然荒凉,给职工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难题。地处“郊外”、交通不便,大部分职工上了班难回家,回了家难上班;作为“子弟兵”的男青年女青年们在这里成婚生子,却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数天难以相见,加之双方父母也有工作,只能把孩子交托“外人”照顾;医院规模有限,向阳的房间都留给病人住,医生们只能在阴面房间办公休息,到了晚上,走廊黑洞洞、房间黑漆漆,昏暗的灯光下甚至看不清案头的一本病历,女医生半夜查房更是惊惧交加。那时的楼房多采用木制窗框,冬季挡不住寒风,夏季挡不住蚊虫,手术室有手术,即使站在外头也能一目了然其中景象。而医院也没有正规的医疗垃圾处理处,染血纱布、术中取出的异物等就堆置在不远处的沼泽草丛中,成了很多人“望而生畏”的“禁区”……

这样的工作经历,很多人无法想象,可建医初始的那些人,却一坚持就是30余年。

那时的建医人,丝毫不曾因环境的艰难而懈怠为人民服务的本分,医院的规模也一路迅速壮大。年门诊部大楼于迎宾路中段落成,剪彩开诊;年建三江农垦卫生职工中专成立;年内科楼落成剪彩使用;年12医院;年11月X光机开机使用;年外科楼落成剪彩使用;年制剂中心楼落成;医院医院医院评审验收,同年,黑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在这里召开;年传染楼落成剪彩使用;年10月CT室正式成立,同年,医院的评审验收;年三维多普勒彩色超声仪、纤维胃镜、结肠镜、动态心电图、HCLtre、运动平板、心电图机引进并投入临床使用;医院被评为省职工道德双十佳先进集体;第三门诊部正式成立……一切都在越变越好。

医第四届医士结业留念

医院X光首届学习班合影

管局第四期护训班合影

98年专家学术讲座学习班

原以为,乘着职工的辛勤努力和居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医院会一路高歌猛进,却不曾想,改革开医院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跟不上、配不上,只能被淘汰。上世纪90年代末,医院开始陷入发展低谷,到了严重亏损、举步维艰、濒临解体的地步,20世纪初,职工们甚至领不到工资,一个月、、,都已经是最好的情况。有的人家里有生病的老人,上学的孩子,顾得上这头,顾不上那头,生活难以为继。很多人看不到希望选择辞职,也有很多人熬着贫苦,坚守岗位、积极谏言、蓄势再发。

一个管理局,有着十数万职工居民,医院;经过数百位垦荒前医院,也不能就此沉寂。年7月,在管理局组织下,经全体干部群众推选,医院成立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此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压缩机构,精简冗员,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劳动分配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劳动分配实行较彻底的绩效工资制度;管理上结合院情推行全方位改革,使单位风气、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前在岗职工人数人,改革后按照精减机关,压缩后勤,倾向一线的原则,精减为人,因内设机构的压缩和人员的精简,行政工勤人员更加精干,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充实。

那一批从贫困时期坚持过来的人,也迎来了事业的新起点,生活的新光明。

医院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分局投资兴建新院区,于年1月18日正式迁入使用。同年6月29日,二期工程内科楼正式破土动工,年4月14日,住院二部(内科楼)正式搬迁。年3月18日,局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至胜利大街。年4月10日,医院外科楼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年7月17日,医院原门诊二楼及三楼的机关领导办公室和职能部门办公室搬迁至综合楼。至此,医院崭新格局初步成型,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拥有门诊、住院一部、住院二部、住院三部、感染楼、综合楼、社区门诊7栋大楼。全院资产总额达5.89亿元,固定资产4.03亿元,开放床位张,一跃成为佳木医院。

新院区环境

门诊部、住院一部

住院二部、三部

外科大楼窗外景色

新环境新面貌新跨越,医院环境,也增强了办院实力,搬迁以来,医院实现了从外到内的全方面蜕变。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物流传输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等,引进自助挂号打印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细化科室,完善布局,由20余个科室发展至61个专业学科。与此同时,重视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设备规模和投入力度在佳木斯以东地区均居首位。

通过“软硬”兼备,“内外”兼修使医院不断提档升级,年5月24日,省医院医疗对口支援三年计划正式启动,6批专家分别来到医院,对医疗技术、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展开全面细化的指导支援。年5月14日,医院正式通过三级初审,被省卫医院;年11月2日,医院复审,成为区域内医院。年7月11日,医院协会批准为“医院脑卒中规范诊疗促进项目(STICH项目)”培训基地,是省内及垦区内唯一一家;年12月14日,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投票,正式通过认证,成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

省医院对口支援启动仪式

医院复审大会

医院协作揭牌

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揭牌

如今,医院职工余人,卫生技术人员余人。每每召开表彰大会、职工会员代表大会时,都会看到统一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整齐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漂亮的礼仪护士身披鲜红绶带,踩着有力乐符为获奖同事们送上奖状,他们笑容满面,紧凑在一起留下珍贵的合影。散会后,大家带着荣誉回到各自科室,医院历史的文化长廊,经过各处浅绿色的标语和正挂着笑容为患者解答问题的医护同仁;有的走过门诊一台台自助挂号机、打印机,经过一个个诊室前有序等待电子系统呼叫的就诊患者;有的来到住院三部,电梯内按下3楼进入布局规范的重症监护病房,按下4楼进入消毒严格的手术室,按下5楼进入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康复大厅……他们到达各自窗明几净、宽敞温暖的办公室,摆放好奖状,继续忙着未完成的工作。这时,电话响起,他们又立即赶去,为急重症患者展开最及时的救治,你会看到他们拿出的仪器是那么便捷、高效,他们的使用手法是那么迅速、娴熟……到了下班时间,医院的通勤车准时等候,行驶在管理局宽阔的马路上,载着职工们回到各自家中,风雨无惧。

回想起建院伊始,那些总是一身尘土的建医人;回想起40年前,那些风里雨里赶在上班路上的建医人;回想起20年前,那些苦于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建医人;回想起10年前,那些带着美好憧憬走进新建医的建医人……每一个人身上,都绘着建医发展的历程,他们印证着这里改变的风貌,也彰显着这里不变的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颗“红十字”嵌入“绿色建三江”,便是建医改革开放40年来,为之改变的宗旨,和唯之不变的初心了。

医院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合影

医院年十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合影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医变化等你讲述

编辑/李可

审核/马婷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aohezx.com/rhxls/12563.html
------分隔线----------------------------